首先要感謝時報出版社贈送這本「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給我!

這段期間剛好也是我個人生涯規畫面臨重大轉變的時期,這本書現在讀來火侯正好,早了些年讀就感受不到那份緊迫和無奈,晚了幾年讀可能就失去了許多機會。

IMG_20171212_215708.jpg

這本書我略讀了一次、精讀了一次,我認為如果要推薦這本書給大家,需要先把一些重點摘要列給大家,避免消化不良。

就像是要吃海膽要準備鉗子和槌子,要吃螃蟹龍蝦也需要有好工具輔助,這樣才能輕鬆吸吮到鮮甜滑嫩的蟹肉蝦肉。

擷取.PNG

這本書的作者是  

芭芭拉.艾倫瑞克 Barbara Ehrenreich

美國知名作家、記者兼社會評論家,洛克菲勒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文章散見於《時代雜誌》、《進步者》、《哈潑》、《國家》、《新共和》等知名媒體。

她出身於礦工家庭,特別關注社會底層。至今已出版超過二十本作品,包括《我在底層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嘉年華的誕生》、《我的失序人生》等。

擷取.PNG
 

寫作的背景發生在2003年左右的美國,芭芭拉為了要深入瞭解美國社會的白領階級所面對的窘境,她化身為高年級求職生,臥底潛入職場觀察那些現實中正在發生的怪現象:白領階級如何失業、失業後如何在求職過程中碰壁、求職顧問和所謂的職涯教練如何敲詐求職者、白領階級求職困難。

首先,我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遭遇了一些困難,在重新理清頭緒之後一切終於豁然開朗。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寫作的手法偏向報導文學,報導文學本身建立在「客觀的觀察事實」、「作者的個人主觀感受和想法」,作者芭芭拉用了大量的篇幅在勾勒整個環境背景的脈絡,讀者閱讀時也可以藉機在腦中構建畫面,嘗試將自己帶到2000年左右的美國,去感受在那個時空背景下,高級白領是怎麼陷落的。

 

我建議大家在讀這本書之前,要先自己問問自己

1今年幾歲,處於職場中的哪個階段?是新鮮人、基層員工、小主管、中高階主管、高級經理人?

2書中的狀況哪些自己有可能遇到?自己如果三五年後碰上了要怎麼處理?

3面對科技日新月異、AI智慧崛起取代大量工作、產業生命週期縮短,自己的因應策略是什麼?

 

心中先有這些假設問題,再來閱讀這本書,會比較容易從情境中獲得啟發,不然很容易被大量的鋪陳文字給繞暈了,我自己在精讀的前半段就有點暈,中後半段因為我重新思考過自己的現況,並且對自己提出問題,暈字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全書實際分為八個章節,但我把他濃縮成四個大階段

1開始求職,接觸求職管道、平台、工具,以及被這些眼花撩亂的工具搞得精疲力竭。

2求職顧問、職涯教練的出現,一群原本也是失業中的人,後來把他人的失業求職變成一門好生意。

3信仰+激勵團體+激勵課程,另一群販賣信仰牟利的狼群出現囉!

4求職者幾經折磨後,心力憔悴終於崩潰後,一一落入各種不同型式的陷阱,直銷、互助會、取暖團。

 

SOUP.PNG

以下分享幾段書中非常勾引我的文字,不知道這些文字會不會也讓你隱隱共鳴呢?有種喝到暗黑雞湯的暢快感!

 

尋找合適的職缺:

施行人格測驗常被視為企業善意的表現,對員工獨特性的一種寬容大度。

打著這種尊重個人特質的旗幟,企業便可把員工滿意度的責任推到「契合度」這隻代罪羔羊身上。

沒有不好的員工,也沒有不好的公司,唯一不好的是這兩者無法完美契合。

 

踏入偽裝的人際關係世界:

假如「推銷自己」像是自我具體化的技巧形式,「管理自己」就使這個過程更進一步,到了心理複製的領域。

 

在魔鬼訓練中成為戰士:

魔鬼訓練營的結構看起來好像團體治療,但是這個團體裡最具挑戰性的案例,可能是我們的領導人。

 

戴上虛假的求職面具:

我了解,為了讓自己變成一個可銷售的「產品」,首先就必須把自己變成一項商品、一樣東西。我不明白的是,為了變成一件物品、一樣東西,竟得先經歷一種類似死亡的過程。

MASK.PNG

請上帝他老人家行行好:

古老的說法是:「我很努力,所以我成功了」,有時則是「我搞砸了,所以我失敗了」。但一個努力了半天,卻只偶爾得到報酬的生活——努力工作卻落到被裁員的地步,這就需要一個更費力的解釋。你要不是去尋找形塑你生活的體制性力量,要不就是把你生涯中不可預測的起起伏伏歸之於一個力量無限、永遠關照每件小事的上帝。

 

工作上門了,或是掉進陷阱了?

當你加入時,他們會在一間燈光黯淡的房間裡舉辦一個小小的儀式,主管會為每一位新加入的諮詢員點燃手中的蠟燭,還說了一些鼓勵的話。

我必須承認,我覺得對我的品味來說,那有點低俗而且有點誇張。她說了一些像是「你們都做了一項改變生命最重大的決定:加入____。」

諷刺的是,我是一個很難被說動的人,結果卻掉進了這個陷阱。

 

===================================================

最後,我覺得現代社會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面對的問題已經和上一代截然不同,爸媽的那個年代只要肯努力工作,大多數人就可以在一間公司工作到退休,買房子、車子、生兒育女、存夠基本退休金。

但是,這幾年科技更新的速度太快了,許多超級公司曾經輝煌一時,卻又在短短幾年內隨產業崩落。幾年前,你有可能是大公司的高級白領管理階層,幾年後,公司倒閉你也就跟著失業了。

 

或許,我們這一代都需要更加警惕自己,離開了現在這家公司、這個位置,自己還剩下什麼?還有什麼價值可以被這個市場買單?

試想「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自己除了上班的收入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收入管道來源?

如果明天公司倒閉,個人面臨失業,自己戶頭裡錢可以支撐自己多久?足夠支撐到找到工作嗎?

自己身上有哪些可以帶著到處打仗的技能呢?

如果成為自由傭兵,自己是傭兵王還是散兵遊勇呢?

 

芭芭拉這本在美國2003年寫的書,趨勢提早了台灣一大截,2018年的台灣要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基礎勞工階層的諸多問題,連過去坐擁高薪的白領階層也面臨重大挑戰。

 

以上言論夾雜了許多本人自己咀嚼後的想法,不見得有完整的傳達出原書的本意,真的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建議您不妨自己買一本回家看看。

我過去也很少讀這種報導類文學的書,所以寫起來零零散散的,希望大家不要太介意囉~

 

 

 

 

 

 

arrow
arrow

    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